面试官:MySQL in 语句为什么要限制参数数量?

[数据库] 时间:2025-11-05 11:00:07 来源:益强IT技术网 作者:数据库 点击:130次

我们在写 SQL 时,面试经常会考虑到 in 语句的语句参数数量限制,比如,限制Oracle 的参数 in 语句参数数量超过 1000 个时会报下面错误复制ORA-01795: maximum number of expressions in a list is 10001.

MySQL 虽然没有明确的限制不能超过 1000,但是数量也会受系统参数的影响。今天来聊一聊 MySQL in 语句为什么要限制参数数量。面试

面试官:MySQL in 语句为什么要限制参数数量?

1.限制原因

1.1 参数限制

MySQL server 端会限制返回的语句数据大小,比如下面两个参数:

max_allowed_packet:单个数据包能够传输的限制最大字节数,如果 in 语句返回的参数结果超过这个值,服务端就会返回异常 Packet for query is 数量too large;net_buffer_length:网络缓冲区的大小。如果 in 语句返回的面试结果超过网络缓冲区大小,可能导致传输问题。云南idc服务商语句

1.2 性能考虑

MySQL server 处理 in 语句也会考虑内存大小的限制影响:

in 语句要查询的数据量非常大,在 SQL 中完全没有限制,参数比如下面的数量 SQL。因为 MySQL Server 要在内存中完成处理,遇到大表的全表扫描时,会占用大量内存。如果是高并发场景,很容易因为耗费内存太大导致响应慢; 复制select * from table1 where id in(select id from table2)1. 如果查询涉及到排序,并且排序的数据量很大,导致 sort buffer 不够用,就需要利用磁盘临时文件辅助排序,性能下降。

即使 in 语句没有影响到 Server 端内存,in 语句中参数数量太多的话,b2b信息网也会增加比较次数,增加单个语句的执行时间,降低性能。

2.优化建议

2.1 拆分 SQL

如果 in 语句中的值太多,可以考虑在应用代码中进行拆分,比如每个 SQL 限制传入 1000 个值,下面是一个伪代码:

复制List<Long> allIds = table2Dao.selectAllIds(); List<Long> splitIds; int start = 0; while(true){ splitIds = start + 1000 > allIds.size() ? allIds.subList(start, allIds.size()) : allIds.subList(start, start + 1000); List<ResultObject> batchResults = table1Dao.query(splitIds); if(start + 1000 > allIds.size()){ break; } start += 1000; }1.2.3.4.5.6.7.8.9.10.11.

2.2 使用临时表

可以使用临时表进行优化,把 table2 中的 id 插入到临时表,然后使用 table1 和临时表进行关联查询。

复制--创建临时表 CREATE TEMPORARY TABLE temp_table2_ids ( id BIGINT PRIMARY KEY ); --把 table2 的 id 插入临时表 insert into temp_table2_ids select id from table2; --使用 EXISTS 语句代替 in SELECT * FROM table1 t1 WHERE EXISTS (SELECT * FROM temp_table2_ids t2 WHERE t1.id = t2.id);1.2.3.4.5.6.7.8.

3.总结

在 MySQL 中使用 in 语句时,要注意 MySQL Server 端的限制,同时要考虑对内存和性能的影响。可以使用业务代码中拆分 SQL 和使用临时表的方法进行优化。高防服务器

(责任编辑:应用开发)

    ubuntu 9.04 X3100 显卡开启3D特效 说明:我的系统是9.04,内核 2.6.30rc2,显卡intel x3100 (在9.04中,x3100显卡很有必要升级为该内核,速度提升很明显) 1. 运行sudo gedit /etc/X11/xorg.conf 修改为 把 2.卸载现有驱动 3.重新安装驱动 4.修改compiz的配置 新起一行,增加SKIP_CHECKS=yes, 保存 5.运行 sudo apt-get install compizconfig-settings-manager 6.重启系统,打开compiz fusion icon,在window manager中选择 compiz 7.成功打开桌面效果和3DRamlog 以系统守护进程的形式运行。在系统启动时它创建虚拟磁盘(ramdisk),将 /var/log 下的文件复制到虚拟磁盘中,同时把虚拟磁盘挂载为/var/log。然后所有的日志就会更新到虚拟磁盘上。而当 ramlog 重启或停止时,需要记录到硬盘上的日志就会保留在目录/var/log.hdd中。而关机的时候,(ramdisk上的)日志文件会重新保存到硬盘上,以确保日志一致性。Ramlog 2.x默认使用tmpfs文件系统,同时也可以支持ramfs和内核ramdisk。使用rsync(译注:Linux数据镜像备份工具)这个工具来同步日志。注意:假如突然断电或者内核崩溃(kernel panic)时,没有保存进硬盘的日志将会丢失。假如你拥有够多的可用内存,而又想把日志放进虚拟磁盘,就安装ramlog吧。它是笔记本用户、带有UPS的系统或是直接在flash中运行的系统的优良选择,可以节省日志的写入时间。Ramlog的运行机制以及步骤如下:     Ramlog 由第一个守护进程(这取决于你所安装过的其它守护进程)启动。     然后创建目录/var/log.hdd并将其硬链至/var/log。     假如使用的是tmpfs(默认)或者ramfs 文件系统,将其挂载到/var/log上。     而假如使用的是内核ramdisk,ramdisk会在/dev/ram9中创建,并将其挂载至/var/log。默认情况下ramlog会占用所有ramdisk的内存,其大小由内核参数ramdisk_size指定。     接着其它的守护进程被启动,并在ramdisk中更新日志。Logrotate(译注:Linux日志轮替工具)和 ramdisk 配合的也很好。     重启(默认一天一次)ramlog时,目录/var/log.hdd将借助rsync与/var/log保持同步。日志自动保存的频率可以通过cron(译注:Linux例行性工作调度)来控制。默认情况下,ramlog 的调度任务放置在目录/etc/cron.daily下。     系统关机时,ramlog在最后一个守护进程关闭之前关闭。     在ramlog关闭期间,/var/log.hdd中的文件将被同步至/var/log,接着/var/log和/var/log.hdd都被卸载,然后删除空目录/var/log.hdd。在Ubuntu中安装Ramlog首先需要用以下命令,从这里下载.deb安装包: wget http://www.tremende.com/ramlog/download/ramlog_2.0.0_all.deb下载ramlog_2.0.0_all.deb安装包完毕,使用以下命令进行安装:复制代码代码如下:sudo dpkg -P ramlog注意:假如ramlog卸载之前仍在运行,需要重启系统完成整个卸载工作。
    相关内容
    精彩推荐
    热门点击
    友情链接